跨部會近日啟動食安大執法,財政部長張盛和昨(7)日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建議,不妨加強對可疑企業查帳,透過出、進貨資料比對,確認業者產品有無成分落差。江揆昨天也說重話,平常就要重視食安稽查,不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爆出新事件來。
近日「食不安全」引發民眾恐慌,也恐打擊消費信心,讓經濟成長率「保二」更加岌岌可危。近日江揆已指示政務委員張善政、蔡玉玲領軍食安稽查取締小組,全面追查食用油、米、醬油等民生必需品食用安全。在昨天行政院院會上,衛福部報告最新食安狀況,各部會首長也積極獻策,盼揪出更多「食物詐欺犯」。
據轉述,張善政認為,在實驗室比對業者產品是否混摻,有時難以看出概況,最好搭配實地查廠,才能找到更多線索。一旁的張盛和聞訊也說,科學方法若難比對,不妨靠查帳,看看業者進料、出貨資料是否吻合。張盛和建議一出,立刻引發共鳴,未來稽核大隊實地查廠時,還將從財政部借將,協助追查。
張善政也建議,可推動處罰分級制度,如區分為輕微的標示不清、故意標示不清、對身體有害,以及吃了會中毒等四級,按照不同程度給予懲罰。
江揆現場裁示,各部會應善用公權力,如果實驗室驗不出來,就要進廠查緝,「該進廠時,就進廠」,必要時請檢方配合,一切應從民眾角度出發,讓民心安定最重要。
他表示,食安事件讓社會付出嚴重代價,也使政府公信力受到傷害,他要求所有與食品有關部會都必須痛下決心,不容許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新的食安事件。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