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左三)率員全面檢視商家「檢驗證明文件」。 記者范振和/攝影 |
為對抗毒澱粉風暴,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總動員,兵分多路地毯式稽查,至昨天完成1157家食品業者清查作業,3天來輔導申辦及核發「無毒澱粉」認證標章617張,他希望能確保全縣食品不受順丁烯二酸酐違法添加物風波的傷害。
徐祥明說,自行政院衛生署於5月13日發布順丁烯二酸酐汙染產品事件後,當天縣衛生局便立即動員稽查,採取「斷源截流」策略,在最短時間,將所有可能含順丁烯二酸酐的原料及成品888公斤全數下架、回收、及在原產地衛生局監督下全面銷燬。
花蓮縣並無澱粉生產廠,下游業者絕大多數透過盤商進貨,因此,食品追查及管控相對容易;衛生局發現花蓮絕大多數業者採用的澱粉原料,並未從非法添加順丁烯二酸酐的上游廠商進貨。
衛生署已正式公告,昨天凌晨零時起,凡販售「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地瓜圓」等8大類產品,均應提出衛生署公布確認的「未受順丁烯二酸酐汙染切結書」或「衛生署公布合格實驗室之檢驗證明」的安全證明。
雖然「斷源截流」後,消費者已能安心購買各種粉類原料生產的食品,但為配合衛生署昨天動員的全國性稽查,縣衛生局仍擴大稽查規模;結果有花蓮市7家、吉安鄉1家業者尚未備妥受檢文件,衛生局要求8家業者於3天內補齊證件再核驗。
擴大稽查行動重點在原物料商、雜貨批發商、大賣場、超級市場、餐廳、飲料店及夜市等販賣肉圓、粉圓等產品及澱粉原料;除檢視業者有無張貼安全證明,更逐一檢視「檢驗證明文件」及業者「進貨來源單據」的正確性,確認無誤才核發「無毒澱粉」認證標章。
徐祥明強調,政府與業者合作,全面為消費市場做好把關,便能在最短時間恢復消費信心,進而重振花蓮食品市場的元氣,民眾有信心,業者的生意能穩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