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電動車+雲端充電站

雲端電動車+雲端充電站
五年內台灣將超過一千萬台電動車,充電十分鐘的等待時間,帶來百億邊際效費效益!!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udn焦點要聞: 特偵組實質影響力說 地院不買帳

udn焦點要聞
udn焦點要聞:提供當天最重大的社會、政治議題,導引網友了解議題的重點,輕輕鬆鬆掌握熱門時事,洞悉局勢變化,就是這麼容易。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特偵組實質影響力說 地院不買帳
May 1st 2013, 07:03

林益世收賄6300萬元、在政院秘書長任內索賄8300萬元,特偵組在起訴時,主打職務的實質影響力,力陳林益世對於中鋼、中聯公司的經營運作,具有實質決定的影響力;不過,台北地院昨天的判決,顯然不買帳,讓特偵組從二次金改案、龍潭購地案以來主打的實質影響力說,首嘗敗績。

近來,特偵組以實質影響力說,著力最深的正是扁涉犯的龍潭購地案、二次金改案。龍潭購地案,最早獲最高法院支持實質影響力的見解,判扁有罪定讞,並發監執行。

至於扁被告涉犯的二次金改案,在一審時,周占春法官採用法定職權說,認為總統的法定職權只有兩岸和外交,排除金融業務判扁無罪,二審時,逆轉改判扁18年徒刑,最後最高法院採用實質影響力的見解,判決有罪定讞。

去年10月,特偵組再次以實質影響力說,起訴林益世的貪汙行為,並在起訴書中,引用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所涉的「洛克希德案」為例,認為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對於運輸大臣指示的職務權限行為,不以親力親為為必要,應兼指「職務密切關聯的行為」。

特偵組成立以來,每以實質影響力說,指控前總統乃至重量級的政治人物,都還算順利,但林益世案台北地院的判決,讓特偵組踢到鐵板。地院認為,林益世利用立委身分向中鋼、中聯喬合約,因中鋼、中聯為私人機構,不適用實質影響力,判決貪汙指控無罪。

法界人士說,要構成收賄貪汙罪的前提,須要公務員收賄行為與職務上行為具有相當關係,但所謂「職務上的行為」,因法條容有解釋空間,也創造出特偵組以實質影響力說的主張空間,加上,立委的職權在於審議法案及預算,喬事情到底算不算職務上行為,因而有了不同看法。

之前,特偵組偵辦牙醫公會遊說案,高院一度大逆轉改判8 立委有罪,另中藥商公會為推動修法取得調劑權行賄立委案二審也逆轉改判,改依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重判前立委邱垂貞、李俊毅等人有罪。

法界人士說,立委在法案、預算職權之外,是否具有職務的影響力適用,由於存有很大的模糊空間,基於罪刑法定主義,法官只能認事用法,並不能去創造法律,甚或是過度延伸解釋,否則就是違法判決。

職權認定或實質影響力
司改會:標準應一致性

【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涉貪案昨天一審宣判,台北地院認定不構成貪汙及洗錢,輕判7年4個月。對此,民間司改會辦公室主任高榮志指出,對於判決結果,沒有意見,但希望法官在審理公務員涉貪案件,要採「職權認定」或是「實質影響力」,認定標準應有一致性。

高榮志表示,法官審判公務員涉及貪汙案,若採「職權認定」,量刑通常限縮,但採「實質影響力」一說,量刑範圍就很大,無論法官採用哪一種,都很容易造成民眾對於司法認定標準不一的誤解。

林益世案中,檢方求處無期徒刑,但院方卻判7年4個月徒刑,被質疑是輕判,高榮志對於法官的見解,不願批評,他認為法官採用不同的見解,在法界很常見。

周榮志說,林益世案中,合議庭的判決書中,花了很多心思解釋「實質影響力說」,另指林「充其量」是運用豐沛之地方勢力及黨政關係,幾乎可看出法官有意跳脫「職權認定說」或是「實質影響力說」的泥淖,解釋林的犯罪行為。

高榮志指出,林益世案可看出司法需要改革的地方,對案件的見解,不能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必須標準一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