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國中教師對過動兒學生進行竹片封嘴的體罰,過動兒專家昨都不以為然。嘉義大學特教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江秋樺氣憤說:「全國教師都曾上過有關認識過動兒的研習課程,他怎麼還可以這樣做?」她認為陳姓教師應再去上課。
江秋樺表示,過動兒外表跟一般孩子一樣,但行動往往較想法快,容易讓教師誤會是調皮,「別人都聽得懂,你為什麼就聽不懂」,但師長對待過動兒要有同理心,讓他們知道「我是真的疼你、喜歡你,但不表示你有特殊待遇」,多用鼓勵來導正孩子行為。
曾出版《過動兒的認識與治療》的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任侯育銘說,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俗稱「過動兒」,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指出,主要症狀是不專注、過動和衝動,原因包括遺傳、腦傷,母親懷孕或胎兒出生時腦缺氧、嚴重黃疸或腦部疾病等。據統計,台灣過動兒男比女多,約4比1,兒童約5~7%是過動兒,成人也有2%,比率不低。
侯育銘指出,過動兒活動量很大,無法專心在一件事上很久,易有學習障礙,須靠吃藥改善情緒控制,若沒治療,易有反抗行為及焦慮憂鬱,嚴重時會逃學、逃家等;尤其家庭有變故的孩子,更需關心、接納和良好環境。記者徐彩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