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左)昨天與馬總統對話時表示,他對公投有所保留,中間會有操作空間。 記者陳再興/攝影 |
政府決將核四存廢交公投,應「遠見.天下文化」邀請,出席「理性思考與公共決策論壇」的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說,他對公投有所保留,因為公投就是鎖定原則,「中間會有操作空間,讓狀況變得很複雜」,對社會來說雖具有重大價值,但使用時要很小心。
出席座談的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時也對公投表達疑慮。她說,民眾會有情緒,通常會盲從,所以公共政策採取公投方式「很危險」。
另外,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昨天在總統府與總統會面時表示,目前相關資訊不完整,牽涉公投命題和門檻問題,若現在採行公投,可能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發生社會對立,希望政府在考量社會成本情況下,再多加設想。
「有些議題根本不可能有理性決策。」康納曼說,以核電廠為例,發生核災的機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後果卻很嚴重,無論機率多少,民眾不可能理性選擇。公投是很有爭議性的問題,因為民眾做決定時會受到情緒影響,包括能否信賴做決策的人。
康納曼說,公投結果往往取決於問問題的方式,「方式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很多公投透過問問題的方式被操弄,在美國加州就發生好幾個實際案例。
康納曼認為,民意會隨時間改變,與民溝通,應該用「說故事」取代統計數字,用案例取代通則,讓民眾易於了解,也容易引起共鳴。
但康納曼說,資訊透明很重要,老百姓才會信任、認為有公平程序正義,但完全透明就不能有私下討論,所以公開和不公開的方式要做最佳組合,「不能什麼都公開透明」。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Daniel Kahnem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