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北京行,八字還差一撇,但他明確表態,大陸很難不接招。不論去或不去,謝長廷都已為自己的政治生涯找到另一片天地;如果能順利成行,引發的後續效應更為可觀。
  調酒也能扯上兩岸?許多人對謝長廷選擇這個「破口」前進大陸,恐怕難以理解。但對學過體操、身段柔軟的謝長廷而言,破口即是巧門。
  有人認為,謝長廷若「登陸」成功,將是民進黨曾任公職訪問大陸層級最高的一位,但以參加調酒大賽的名義前往北京,與他身分「不相稱」,甚至有「屈就」之嫌。
  不過,對他而言,這樣的「低調」,反而顯得「自然」。因為,他還沒接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如果太講求「高規格」,事前的舖排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而正因為他還不代表民進黨,更可以堅持自己主張前進中國,在民、共進入政治議題之前,既熱身,又測水溫。
  謝長廷從早年的「憲法一中」,到如今主張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在民進黨內都引發高度爭議。但他的機智在黨內也是首屈一指,這也是他如「九命怪貓」的政治生存之道。果不其然,他一說要去北京,就被黨內極端人士批為「朝貢」;而他馬上舉出美蘇冷戰及黨內其他人也絡驛於途之例,展現四兩撥千斤功力。
  其實,謝長廷北京行若能有所收穫,吃癟的不只「逢中必反」的黨內基本教義派,長期以來把兩岸關係當作勝選防護罩的國民黨,可能也要因為民進黨終於解開兩岸罩門,而遭重大衝擊。
  當民進黨不只面對中國,還前進中國,甚至影響中國,以參加調酒大賽為名的低調出訪,就是引發未來巨變的「蝴蝶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