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共治,是民進黨歷任黨主席上任時,幾乎都會喊出的一個訴求,這是民進黨的傳統,也是一個口號,重點在於如何貫徹與執行,絕對不是單純延攬各派系成員進入黨部任職,這只是表面和諧、做做樣子而已。
民進黨的權力結構,是採取合議制,主要由中執會、中常會制定政策方向,中央黨部充其量只是一個幕僚與執行單位,也就是中常會議決後,才算拍板定案;擔任會議主席的黨魁,自然能引導議程,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推進,也等於握有較大的決定權。
因此,即便是各派系推派人選進入中央黨部任職,最多只是提供一些建言與規畫,無法實際參贊機要與決策。但讓各派系人馬進入黨部任職,卻是派系和諧的第一步,也可對黨內各陣營釋出善意。
要達到這個目標,蘇貞昌必須「超越」各派系,也就是在民進黨於7月召開全代會,選出中常委的最新權力結構時,不論表面上或私底下,蘇貞昌都不應涉入派系運作當中。
以蘇貞昌為首的「新蘇連」,有著拿下10席票選中常委的過半席次,但蘇貞昌若仍想獨攬大權,硬在中常會掌握多數席次,那派系共治只會向蘇貞昌這邊傾斜,最終會招惹反彈。
蘇貞昌如今已成為黨魁,最大責任就是團結民進黨,蘇貞昌想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展現不同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